close

我以前還沒有吃素以前,素肉對我來說是概念很奇特的產品,如果真的要吃素,停留在吃這些模仿葷食的產品,感覺上是很奇怪的,但是等到我開始全部茹素之後,再加上有在店內賣過這些產品的經驗。我倒是可以對於素肉的產生緣起,知道了一些解釋的緣由。

一、來自於餐廳喜宴的要求,以台北的水準來說,一桌喜宴大概是一萬元跑不掉的水平,大型的飯店收費更高,平均每個人等於消費了一千元以上,客戶自然不會期待只會有青菜、豆腐的簡單家常料理,廚師自然會設法做出素食的大餐出來,於是素的佛跳牆,素食的素海鮮等等就會進入菜單,特別是某些餐廳以葷食為主,還是會服務素食的客人,準備的份數不多下,廚師不見得會手工自行製作,這就產生了一個市場。

中南部的外燴辦桌市場,有時更明顯,素食桌的客人可能一開始全部的菜色都上桌了,只要一盅盅掀開,就是預做好的素食,青菜不能久放久煮,自然會有素食加工肉品存在的空間。高級的素食餐廳也有許多擬肉的產品,如果你可以接受"分子廚藝"改變了食品的外觀,那素肉其實也算是另一種分子廚藝吧。

二、來自於素食餐館的要求,很多人上素食餐館,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吃素的,於是就會設法幫原本葷食的人點一些類似原本葷食作法的菜色,加上其實葷食做法的小吃類型其實十分的多樣化,於是就會有水餃、水煎包、包子、肉圓、香腸、燒賣、湯包、火腿、丸子等等的產品。

當店家要料理時,取用素肉的產品取代原本的肉類,就可以容易的模仿出類似的產品及口感,陳媽媽以前也曾經完全用青菜內餡包過水餃,整個青菜煮過後會塌陷,反而不像一般的水餃,內餡就會有廚師以冬粉、素肉、豆乾等等讓他的口感變得更紮實。

三、也是來自於吸引葷食的人口,當產品與原本他們愛吃的口味類似,部份的葷食人口會因為健康、美味的理由,放棄原本的葷食,反正吃不出來,我們平常有很多的零嘴點心(葷),其基本的材料還是素食的產品,只是以色素香料作出那個口感的感覺,譬如龍蝦餅,很多他的產品是用馬鈴薯粉調味而成,如果真的以龍蝦肉製作,可能價格就不會那麼讓人接受了。

有些人在轉換素食的過程中,也會試試看這些素肉的產品。有些家庭可以接受這種加工品,有些則不然。

四、則是某些人的觀念,敬神禮佛時要祭拜三牲,於是到了年節時,就會有應景的素三牲產品上市,有些不模仿口感就只有形狀(常見是蒟蒻類),有些則會把素雞、素魚、素肉就端上桌,同樣有些人就如同葷食一樣,不切才會上供桌。

其實以我們店內來說,賣久了,賣最多的產品反而是很簡單的青菜、豆類、蒟蒻和麵類,素肉類的產品,大概只有天婦羅系列十分暢銷,素米血(紫米糕)(用糯米、黑糖及調味料製成)可能因為我們沒有提供白飯,銷路也不錯,其他的素肉類銷量其實還好,以我們這種小吃而言,大家吃的還是以基本菜色為主。

以前我們在愛買販售素食產品時,也發現素食加工品(素食)的銷量其實還好,只是如果你是以什麼觀點去看待這些產品而已,如果葷食有加工的需求,素食自然也會有而已。

 

文章引用:http://www.cgs.tw/nucleus/blog/3/item/233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s00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